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成熟与政策的催化,更多“聪明的车”驶入“智慧的路”,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已经从小范围测试验证转入技术快速发展、生态加速构建的新阶段。
日前,深圳、杭州、上海、北京等多地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或出台条例让智能网联汽车“上路”有法可依,或增加开放道路测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或加速拓展全新应用场景,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大规模量产和商业化落地。
智能网联汽车在多地“开跑”之际,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作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商业化的场景之一,吸引了特斯拉、广汽埃安、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企业纷纷竞逐。
5月8日,据《中国日报》引述多方信源最新报道,特斯拉提出想在中国落地“无人驾驶出租车”。对此,中国政府或先支持其在国内测试、作示范,但暂未完全批准其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在华全面落地。另一边厢,国内车企智驾发展如火如荼,国内自动驾驶赛道竞争加剧。
不过,由于技术、成本、法规、产业协同等多重因素掣肘,业内普遍认为目前自动驾驶商业化应用仍处于前期阶段,预计2030年前后自动驾驶将逐步走向普及。
近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正式发布《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第六批开放道路目录》,此次开放道路总计43条,里程合计约106.01公里。
据了解,深圳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第六批开放道路全部位于宝安区。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月底,宝安区启动智能网联汽车无人商业化试点,成为全国首个开展无人商业化试点的中心城区。
截至目前,深圳市自动驾驶开放道路里程已达到944公里,其中包括高快速道路67公里。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累计发放智能网联测试示范通知书700张,累计开放测试示范道路总里程达838公里,智能网联测试累计运行里程超70万公里。
测试道路的不断扩展为智能网联汽车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测试环境和应用场景,也加速了技术的实践与突破。
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自动驾驶产业与车联网产业正在为多个城市开启一条全新的上升通道。
5月1日,《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正式施行,对事故的责任认定、处罚主体等都作了规定。杭州成为除经济特区外,全国首个以地方立法明确自动驾驶车辆上路具体流程的城市,也是全国首个为低速无人车立法的城市。同一天,杭州开放全市八城区和桐庐城区共计3474平方公里作为智能网联车辆测试应用区域,服务人口数量超1000万。
5月6日,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表示,上海已有1002条测试道路,测试里程达到2000公里。通过浦东新区立法以后,已有7家企业、30辆车获颁全国首批无驾驶人道路测试牌照。下一步,上海将加强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把浦东、临港、奉贤、嘉定四个区的测试道路进一步连点成片。
“这样一来,智能网联汽车就能开出去,行驶到不同的区域,让场景更加丰富。我们甚至希望通过长三角一体化,和其他的长三角省市一起,把测试车开到长三角,为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运营提供更好的条件。”张英认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超过50个城市出台自动驾驶试点示范政策,加速拓展应用场景。比如北京在推进示范区3.0的基础上拓展大兴机场等新应用场景,武汉支持近500辆无驾驶人车辆常态化试点服务。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主任王磊日前透露,北京正在积极开展地方性智能网联汽车立法的先行探索,希望今年能够发布,为自动驾驶企业营造合法化发展环境。
此外,《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自动驾驶汽车运输安全服务指南(试行)》《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国家政策的出台也为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按下“加速键”。
“用户对于智能驾驶的需求一直存在,七八年前自动驾驶的概念相对火热,大家对技术的预期和达到的可能性产生了更多想象空间,但技术的发展需要过程和积累。”小马智行联合创始人、CEO彭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政策法规方面的开放以及整个供应链的成熟(包括整个价格的下降以及产品的提升)等,自动驾驶技术的商业化落地和应用将迎来爆发。
彭军认为,目前从辅助驾驶到更高阶的辅助驾驶大爆发已经开始,从全无人Robotaxi到L3、L4的应用,马上将有大的爆发。
尽管自动驾驶的终局未定,但实现规模化量产和提高商业盈利能力,并以海量数据反哺技术,则成为下半场趋于一致的目标。在自动驾驶大范围商业化应用之前,Robotaxi便成为最有可能率先实现商业化的场景之一,Robotaxi的运营效率和量产能力将成为决定“谁能跑得更快”的关键因素。
随着Robotaxi进入2.0商业化应用阶段,政策法规、技术成熟度、应用成本与市场需求四大因素逐渐成熟,比如我国自动驾驶政策重心已由过去鼓励扩大路测与试点范围,转向支持车型量产和商业化运营落地,以推动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加速成熟。
有车企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无人驾驶最好的应用场景就在共享出行领域,无人驾驶将成为市场未来的主流趋势。
5月8日,据《中国日报》引述多方信源最新报道,特斯拉提出想在中国落地“无人驾驶出租车”。对此,中国政府或先支持其在国内测试、作示范,但暂未完全批准其FSD(Full Self-Driving,完全自动驾驶技术)在华全面落地。
在业内看来,特斯拉入局Robotaxi一方面将提高车辆使用率,通过规模优势加强数据采集;另一方面可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进一步实现靠软件和服务赚钱,提升其FSD的变现能力。特斯拉财报显示,FSD所实现的递延收入部分的毛利率高达90%。有预测指出,未来十年内,特斯拉FSD在中国的盈利可能超过20亿美元。
除了特斯拉外,为推进高度自动驾驶车辆的商业化落地,广汽埃安与滴滴成立安滴科技;小马智行、丰田中国、广汽丰田三方成立合资公司“骓丰智能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丰田中国对外战略合作业务总监周晓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丰田和小马智行双方在共同推进商业化落地的同时,会通过用户的反馈以及运营过程当中获得的各种各样实践经验,持续将技术向上提升,再投入到运营当中去,实现良性循环。
车企竞逐Robotaxi背后,Robotaxi未来创造的盈利或许将远超于电动车业务。方舟投资CEO、知名投资人“木头姐”凯西·伍德认为,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的毛利率在80%至85%之间,而目前电动汽车业务的毛利率在15%到17%之间。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自动驾驶从上半场向下半场过渡中,“铁三角”模式愈发明显——国内主机厂、出行服务运营商、自动驾驶公司开展战略合作。
其中主机厂提供Robotaxi规模化落地的支撑,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提供技术和解决方案,出行平台则凭借成熟的出行服务经验和海量的运营场景、数据,收集更多场景数据,加速技术验证与迭代,为Robotaxi运营商业化落地提速。比如广汽集团+如祺出行+文远知行/小马智行、上汽集团+享道出行+Momenta、吉利汽车+曹操出行+元戎启行等。
市场研究公司IHS Markit预测,到2030年,中国共享出行的总市场规模将达到2.25万亿元,复合增长率在20%~28%之间。其中Robotaxi占比将达到60%,规模为1.3万亿元,届时出行市场未来会转向无人车出行市场。同时行业也会迎来新的格局,未来Robotaxi的主要参与者将集中在2~3家服务供应商,头部服务商或拥有超过40%的市场份额。
上一篇:周鸿祎终于提车但车圈的“流量肥皂剧”不会马上结束 下一篇:【工信部规划1亿个号码专用于车联网业务 】随着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