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半岛官网-BD半岛·体育

bd半岛官网·800V快充成新能源汽车“香饽饽”碳化硅何以迎来大

  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连续9年位居世界首位;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2%,均创历史新高。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如火如荼的发展历程中,“里程焦虑”始终是新能源汽车的先天短板,也是人们在购买决策上从燃油车转向电动车的一大顾虑。

  为治愈用户的这一心结,各大新能源车企不遗余力,在续航里程与充电速度上集体发力。在此背景下,碳化硅(SiC)成为实现800伏及以上高压快充平台的“秘诀”。

  碳化硅是一种宽禁带半导体材料。用碳化硅制造的功率器件能承受6503300伏的电压冲击,而传统硅器件在高压下容易被击穿、短路,功率损耗也大。从目前行业测试数据看,800伏高压平台的车型,采用碳化硅器件总体效率可提高5%到10%即同等电池容量,采用碳化硅器件的汽车续航可增加5%到10%。此外,同等性能的碳化硅器件尺寸约为硅器件的十分之一,因而还能降低电驱系统的体积和重量。

  新能源汽车的激烈竞赛,让碳化硅炙手可热。尤其在当前国内外高科技“脱钩”、供应链安全等风险高企的环境下,碳化硅供应链国产替代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关注的风潮。

  早在1893年,美国人艾奇逊在电溶金刚石的时候发现一种碳的化合物,这就是碳化硅首次合成和发现。

  在经历了百年的探索之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人类终于理清了碳化硅的优点和特性,并利用碳化硅特性,做出各种新器件,碳化硅行业得到较快发展。

  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相较于硅材料,具有带宽度、高击穿电场、高饱和电子漂移速度、高热导率、高抗辐射等特点,适合制造高温、高压、高频、大功率的器件。

  当前从光伏到新能源汽车,碳化硅下游市场需求旺盛,特别是随着电动汽车和新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对SiC材料的需求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态势。

  2027年全球SiC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0亿美元。根据Yole统计,2027年全球SiC功率半导体市场规模由2021年的10.90亿美元增至62.97亿美元,2021-2027年每年以34%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

  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渗透率逐年提升,2023年有望接近5%。根据Yole统计,第三代半导体渗透率逐年上升,SiC渗透率在2023年有望达到3.75%,GaN渗透率在2023年达到1.0%,第三代半导体渗透率总计4.75%。

  在当前全球碳化硅功率市场高景气行情下,SiC处在爆发式增长的前期,扩产放量是行业关注重点。国际大厂产能加速扩张,都在积极布局SiC市场,争先恐后加码扩产。

  英飞凌正着力提升碳化硅产能,以实现在2030年之前占据全球30%市场份额的目标;ST计划在2022年前将SiC器件产能扩大2.5倍,2023年实现8英寸SiC晶圆商业化生产;安森美总投资约40亿元,计划将SiC晶圆产能扩大4倍;罗姆投资计划2025年前碳化硅功率半导体营收超1000亿日元/年,产能增加至2021年时的6倍;按照Wolfspeed规划,2026年其导电型衬底的产能可能达到百万片以上。

  不仅国际巨头“跑马圈地”,国内企业也不甘落后,纷纷布局碳化硅,扩张产能,试图以国产替代争夺市场份额,提升产品的价值量或出货量。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国内碳化硅产业链,技术人才、资金、客户需求以及供应链都比较完备,来自国外的“卡脖子”风险只会加速国产替代。

  2016年起,国家将第三代半导体提升到新的政策高度。2016年7月,国家推出了《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首次提到要“加快第三代半导体芯片技术与器件的研发”;2019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其中碳化硅外延片、碳化硅单晶衬底等第三代半导体产品进入目录;2021年8月,工信部又宣布将碳化硅复合材料、碳基复合材料等,纳入“十四五”产业科技创新相关发展规划。

  整体来看,目前碳化硅材料和功率器件主要由海外企业主导,国内企业仍处于发展初期,与国际巨头存在一定差距,正在加速追赶。

  据了解,碳化硅产业链包括上游的衬底、外延,中游的器件设计、制造及封测,下游的模块应用等主要环节。衬底俗称“裸晶圆”,是芯片最底层的载体,没有衬底犹如作画没有底层的白纸,因而衬底的产能是碳化硅器件规模化应用的基础瓶颈。当前,碳化硅衬底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为了实现今早实现国产替代,国内碳化硅产业链各个环节都有企业在布局,尤其是价值高、技术门槛高、规模效应明显的衬底环节。而在衬底领域,国内天科合达、天岳先进两家较为领先,技术水准和产能跟国外差距都不算大,罡丰科技、同光、烁科等企业也在努力进步。

  江西罡丰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领域,拥有国际领先的边缘多晶+扩径技术、独有的碳化硅原材料化学气相沉积(CVD)生产工艺、完全针对碳化硅的国产化晶体加工生产线,依托“原材料长晶晶体加工衬底外延”自主可控的先发优势,可以生产出纯度更高、成本更低的碳化硅产品。在国内碳化硅产业链呈现格局分散、尚无完全成熟技术及完备工艺链的背景下,公司将有效弥补碳化硅衬底需求缺口。

  业内人士认为,以天科合达、罡丰科技为代表的国产碳化硅厂商近几年技术进步速度很快,伴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带来的机会,预计三五年内,中国碳化硅产业有机会实现跃升,并在汽车领域追赶国际大厂。

上一篇:全国每4辆新能源汽车就有1辆“广东造”广汽研究院助 下一篇:【记嘱托·识校训·践青春】博学笃志勇创新 格物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