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已由“机会红利”时代迈入“专业红利”时代。服务专业、管理专业、营销专业、流程专业等助力门店展示技术实力、实现优质发展的能力,越来越受重视。
围绕后市场门店当下的立店需求,汽车服务世界专栏作者郝斌将通过专栏文章,一次性讲透专业红利时代的汽服店生存指南,助力企业2024专业立店、活力再现。
都知道兔子爱吃胡萝卜,有一天兔子就拿着自己爱吃的胡萝卜去钓鱼,可是钓了好久都没有钓上来一条,于是兔子就郁闷的回家了...
这个故事可能不少人都听到过,故事的道理也很简单:我喜欢的你未必喜欢,我能给的未必是你所需要的。
我们在门店的日常工作中,其实经常会犯类似错误,总是拿着自己觉得好的沟通方法去和客户打交道,但经常还是会碰壁。
所以我们会看到,有的门店平日也是很积极上进,经常组织员工学习,甚至会聘请专业的团队进行赋能。培训前满怀期望、培训中自信满满、培训后战斗力爆棚,但实战落地的时候还是屡战屡败...其实并不是培训老师讲得不对,也不是老师讲得不行,只是我们没有活学活用而已。
培训老师所讲的方法,也是通过案例形式展现出来的,并且也会在现场进行情景演示,大部分都是可以通过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忽略了现实中的客户不一定会是案例中的客户,也不会是情景演练中的客户,并不会迎合着我们将演练进行到底。
真正的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客户,年龄差异、性别差异、文化程度差异、工作性质差异、脾气秉性差异、个人习惯差异、消费能力差异、车辆品牌差异、使用年限差异、驾龄差异、驾驶习惯差异、车辆用途差异等等……
我们服务的车主,其实是这么复杂的一个群体,所以想单单想着从一次培训的几个案例、几次演示中就能学会服务的十八般武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例如目前培训都爱讲的5W2H或3W2H,我们在接触之后感觉确实不错,条理清晰、简单好用,但在实际接待客户的过程中,大概率是不可能用全的,就专业的接待顾问这个岗位,还有很多门店都是“东拼西凑”的,这边接待着客户,那边电话可能就响了,总之是不会像4S店那样能有一个很舒适的接待环境和氛围。
比如5W2H,这个方法的精髓就是:用询问的方式准确了解客户的需求。那么我们是不是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客户的性格特点进行沟通,再结合现场的环境,选择坐下来聊还是在车辆旁边聊。
又或是,我们可以将这种方法进行拆分,在合适的时候用上一段,也许会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总是就是不能学傻了。如果老师教什么就说什么的话,之后在工作中很可能会碰壁,失败一两次之后就会认为老师教得不行。
有次我给他们讲的是SPIN销售法则。其中S是指了解客户及车辆的大致情况,俗称“问表面”;P是指基于了解到的情况去发现问题,称为“找伤口”;I是指针对找到的问题进行情景带入,从而凸显出问题的严重性,称为“撒把盐”;N是指基于找到的问题点给予客户专业的解决方案,称为“给方案”。
总结一下,这个销售法的精髓就是需要员工精心设计一系列的提问去发掘、明确并指引客户的需求与期望,从而实现有效成交。
过了一周,我又去店里给他们培训,习惯性地先进行案例分析,并让店内的员工分享成功或者失败的案例。然后一位师傅就把他的失败案例分享出来。
那天他接待的车主,遇到的问题是踩刹车有异响,车子已经4年多了、行驶了10万公里,师傅检查了一下,发现两个问题:
他先“问表面”顺便“找伤口”,他问了车主平时的行驶特点,并判断出了这个车主的日常用车特征:行驶道路为城市道路、很少跑高速;用车频率高、但驾驶习惯还不错,并且没有换过制动盘片。
之后师傅就开始“撒把盐”了。他和客户说:你这车买的可值了,使用频率挺高的;开得也挺省,跑了10万才换了1次刹车片,别人跑个7、8万公里就不错了;然后又和客户说,您这次不仅得换刹车片,刹车盘也得一起换了,因为磨的太亏了,要是光换刹车片的话,会影响您的制动力、可能造成刹车不及时、甚至出事故。
最后,师傅“给方案”,给客户的建议就是:制动盘、制动片一起更换,也报了价格、说了更换时间及注意事项,但客户最后并没有选择在店里更换,并表示“有些贵了”。
这个转化过程,老板其实就在旁边看着,据老板说,师傅前面说得都还好,就是到了说“只换制动片不换制动盘、会造成交通事故”的时候,客户明显皱眉了,并且双臂开始抱胸,这也就表示客户已经不认同师傅的观点、同时也起了防范之心。
所以,这种情况下,客户没有采纳方案、觉得“有些贵了”,大概率是借口,大概率不是价格的问题、而是客户对师傅起了“反感之心”。
当然,回到门店维度来看这件事,这个客户其实多少有些敏感了,但师傅的转化技巧生硬、太直白也是事实。
师傅在转化的过程中,确实用上了SPIN销售法,但在I(撒把盐)的环节中出现了问题,这把盐撒的太多了。
其实这个“撒把盐”的过程,完全可以不用师傅自己开口去告诉车主,而是拿出制动盘片的检测工具进行测量、用数据说话;通过数据,客观分析“新制动片和老制动盘磨合不好,同时会加速制动片磨损”的事实;也不能提“可能会出交通事故”,大多数人都不乐意听这些话。
我们后来也问过师傅,为什么这么“撒盐”?师傅的回答是:既然要在伤口上撒盐,那还不多撒点,不疼一疼,客户怎么下定决心换呢。
这名客户平时车辆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如果出现了交通事故那就意味着会耽误人家很多事情,看似确实是客户的痛点,但这名客户比较敏感,很忌讳“事故”,并且老板也表示,这辆车虽然4年跑了10万公里、但外观保养的非常好,能感觉出来客户对车是很在意的,所以这个“事故”两个字更成客户逆鳞了。
我们肯定会看到身边的一些门店都购买过一系列的检测工具,但在日常工作中,这些专业工具不是损坏、丢失,就是师傅懒得去用,慢慢的,这些检测工具就成了压箱底的“宝贝”了。
延伸来看,其实不光是“用检测工具”的习惯难以坚持,一些员工调解扭矩的时候,甚至连“使用扭力扳手“都未必做得到,直接快速扳手或者气动工具就解决了,孰不知一个扭矩效定的动作,在客户的眼里其实是十分震撼的,因为可以强烈向车主传递“门店专业度和责任度”的信号。
总结一下,日常经营中,一些沟通上的“自以为是”,一些操作中的“经验论”,很可能直接影响项目转化,而一些沟通的或者操作中的“小工具”,往往能让项目转化事半功倍。老板要尽量矫正自己店里师傅“我拧紧了不就完了”的思路,培养师傅展开一些从前不屑的行为习惯。
还是那个道路,兔子钓鱼一定不能用胡萝卜,而是要用鱼饵。汽服门店做生意,不能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客户问题,而是要站到客户视角去看待。
行业现在这么卷,真的是要努力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希望门店能够多加一道工序、给客户多一道保障,也给自己多套一层光环、多一分留下来的可能。
上一篇:主动过头为什么换不来订单? 下一篇:想加入这3个风口行业?我们找了51位行内人告诉你志愿该咋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