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半岛官网-BD半岛·体育

bd半岛官网:ST八菱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汽车制造相关业的披露要求

  公司处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与汽车行业发展紧密相关,主要受下游汽车行业的发展影响。汽车行业属于周期性行业,汽车整车市场的景气度受宏观经济和国家政策的影响较大。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世界经济黄皮书:2023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中指出,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动力明显不足。受通胀压力、加息周期、地缘冲突等因素影响,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

  2022年,受国际国内环境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3%左右,低于年初5.5%的预期。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依然面临诸多困难挑战,但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5%左右。

  根据LMC Automotive数据统计,2022年全球轻型车销量为8098万辆,较2021年下降0.6%。中国汽车市场仍位列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美国位列第二,2022年销量1374万辆,销量同比下降7.8%;印度超过日本位列第三,2022年销量476万辆,销量同比增长27%,连续两年实现高增长;金砖国家中巴西2022年销量234万辆,同比增长0.2%、俄罗斯由于受到俄乌战争影响,2022年销量同比下降59%。根据Marklines数据统计,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607万辆,同比增长41%,全球新能源车渗透率达 19.8%,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继续位列全球第一。2022年,中国纯电动汽车销量536.5万辆,同比增长81.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销量151.8万辆,同比增长150%,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市场占有率约为25.6%,整体较去年提升12.1个百分点,超出预期;欧洲纯电动车型销量156.6万辆,同比增长30%,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96.5万辆,同比增长17%,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市场占有率17%,整体较上年提升5个百分点;美国纯电动车销量81.2万辆,同比增长66%,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18.6万辆,同比增长6%,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市场占有率为7%,整体较上年提升3个百分点。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统计,2022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其中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18.5万辆和330万辆,同比分别下降31.9%和31.2%。从全年发展来看,中国汽车产销延续了去年的增长态势;乘用车在稳增长、促消费等政策拉动下,实现较快增长,为全年小幅增长贡献重要力量;商用车处于叠加因素的运行低位。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全年产销量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迎来新的发展和增长阶段。汽车出口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屡创月度历史新高,自8月份以来月均出口量超过30万辆,全年出口突破300万辆,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增长。中国汽车品牌表现亮眼,紧抓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机遇全面向上,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加速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其中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1176.6万辆,同比增长22.8%,市场份额接近50%,为近年新高。

  中国市场方面,尽管受到物流受阻、需求收缩、芯片结构性短缺、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但在购置税减半等一系列稳增长、促销费政策的有效拉动下,在全行业企业共同努力下,中国汽车市场在逆境下整体复苏向好,实现正增长,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汽车产销总量保持连续14年稳居全球第一,乘用车市场连续八年超过2000万辆,并在结构上继续呈现新能源车型高速增长、国内自主品牌快速发展等特点,由此可见中国汽车市场还是处于稳步上升阶段。

  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积极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对汽车消费的稳定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作用。随着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的实施,将会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和消费活力。加之新的一年芯片供应短缺等问题有望得到较大缓解,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预计继续呈现向好发展态势,呈现3%左右增长。

  伴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提升,为了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汽车、非道路机械等尾气对空气的污染,我国的排放标准不断升级。对于道路车辆,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2016年12月23日发布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8352.6-2016)和2018年6月22日发布的《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GB 17691-2018),轻型车国六a标准、国六b标准将分别于2020年7月1日、2023年7月1日起实施,重型燃气车辆、城市车辆及其余车辆将从2019年7月1日起陆续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此外长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地区实施时间有所提前。2021年4月25日,生态环境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有关事宜的公告》,自2021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禁止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六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车,进口重型柴油车应符合国六排放标准。国六b标准的正式实施,将促进汽车制造业的产业转型和升级,推动行业向环保、智能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2022年,为更好地应对需求收缩、芯片短缺、物流受阻等困难,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引领、保障、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部署稳经济一揽子措施,实施6方面33项措施,其中,涉及放宽汽车限购,阶段性减征部分乘用车购置税600亿元。随后,上海、湖北、山东和深圳、沈阳、郑州等省市陆续出台了促进汽车消费的政策和举措。7月,商务部等17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搞活汽车流通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购买使用、加快活跃二手车市场、促进汽车更新消费、推动汽车平行进口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汽车使用环境等6方面共 12条具体举措。9月,工信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延续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的公告》,对购置日期在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期间内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1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其中就涉及释放出行消费潜力等系列举措。以上减征购置税、放宽汽车限购、打通二手车市场等系列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着眼破除一些长期制约汽车流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巩固汽车消费回稳态势,有效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刺激了新购、换购消费,促进了消费升级和汽车市场转型升级,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公司深耕汽车零部件行业二十多年,是国内较早聚焦于汽车热管理系统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也是行业内为数不多的能够与整车厂进行正向同步开发的换热器生产企业,在热交换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人才储备和技术储备,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客户资源等方面形成了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并先后荣获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西壮族自治区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南宁市强优工业企业”等荣誉称号。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热管理系统和车身外饰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业务,产品应用于传统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

  公司的汽车热管理业务主要包括高温散热器、低温散热器、电池换热器、中冷器、油冷器、冷凝器、暖风机等各类热交换器产品。换热器产品主要应用于:(1)传统燃油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系统和动力总成冷却系统(发动机、变速箱);(2)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电池热管理系统、电机电控热管理系统及电子功率件冷却系统;(3)工程机械热管理系统;(4)农用机械热管理系统等领域。

  公司的车身外饰件业务主要包括前后保险杠、尾门、侧围、顶盖、大灯盖、翼子板、扰流板、下饰板等产品,产品主要应用于传统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乘用车领域。

  公司汽车零部件产品目前的主要市场是国内整车配套市场,主要客户有上汽通用五菱、长安汽车、奇瑞汽车、东风汽车(600006)、一汽解放(000800)、赛力斯(601127)、岚图等国内知名的整车制造商。

  公司作为整车配套市场一级零部件供应商,公司下游客户主要是汽车整车制造商,上游是铜铝等原辅材料供应商以及二、零配件供应商。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需求同步进行开发设计,采用以销定产、以产定购、订单拉动、管理联动的生产模式。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等均未发生变化。

  公司作为汽车热管理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在换热器领域形成了全方位的热交换系统集成配套及同步设计开发能力,能够在整车设计阶段与整车厂进行正向同步开发,对整车热管理换热性能进行标定设计,为主机厂提供完整的热交换应用解决方案。因此,公司在整车配套市场中,主要采用与整车厂同步开发的研发模式,主动参与整车厂的产品同步开发或者超前开发,以保证公司产品能与整车产品同步推出、同步升级。

  公司的研发组织机构由研究室、产品设计室、工艺设计室、装备室和测试中心组成。研究室侧重于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和探索,推动产品的升级与创新。产品设计室项目研发主要是基于客户具体项目,侧重于应用开发,根据客户产品的应用场景和功能需求,设计解决方案,通过严谨的测试验证,最终形成定制化产品。工艺研发主要侧重于产品的工艺设计及优化,从而提升生产制造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制造成本。装备室侧重于生产装备设计、制造或改造、安装和调试,保障新产品生产需求。

  公司生产所需物资主要是铜材、铝材、钢材、塑料粒等原辅材料,以及零配件。公司生产物资采购主要采取以需求为驱动的采购模式,以客户的订单需求及预测需求为基础,根据生产计划、库存情况制订物料需求计划及采购计划,并结合客户的交付时间要求,制定相应的采购策略,以提高订单响应速度,合理管控库存水平,满足生产与交付需求。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对于原材料供应商和零配件供应商,公司实施严格的评审考核办法。首先,由供应部负责初选供应商;然后,由技术部和质量部联合认定,技术部负责评估潜在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和生产供货能力,质量部负责评估潜在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评估及试制样品的检验认可、小批量试制认可的质量检验;通过技术部和质量部的审核认定后,还需要通过整车制造商认定,才能最终成为公司的合格供应商。在批量供应过程中,由质量部、物流科、供应部按照《供应商管理手册》共同对供应商的质量、交付等方面的业绩进行监控并定期评价,安全环保科按照《相关方安全管理制度》对供应商在环境、安全方面的表现进行监控。公司每年对供应商进行整体评审,优秀供应商将优先采购,不合格供应商将予以淘汰。

  由于公司产品制造所需的关键原材料以及公司从上游采购的零配件都需事先获得下游整车制造商认定,同时为了有效控制采购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公司对供应链进行了整合,从 2008年开始对整个生产体系的铜、铝、塑料粒等关键原材料的采购业务实行集中采购原则,无论是公司的自有工厂,还是外包零配件厂家,直接影响公司产品性能的关键原材料均由公司集中采购。其中包括上游零配件供应商生产注塑件、冲压件所需的主要原材料铜材、铝材和塑料粒均由公司集中统一采购,然后提供给零配件供应商,零配件供应商生产完成之后,再把成品的零部件销售给公司,对零配件供应商原材料实施有效控。

上一篇:4S店销售绩效方案制定的“三大绝招”管理必备! 下一篇:销售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