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赛道上发展突飞猛进。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突破3000万辆大关,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连续十五年雄踞全球第一大市场。
作为全球最大的销售市场,中国汽车产业从传统车企的转型到合资品牌的收缩,从新能源车企价格战到“卷向”海外,新的历史突破背后展现出我国汽车产业的强大韧性。
随着汽车产业竞争格局进入深度重塑期,2024年,中国如何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的第171期“经济每月谈”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表示,新的一年,汽车总销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将超过3100万辆。
近二十年来,无论是在传统燃油车市场还是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产销量的上涨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1000万辆大关,一跃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四年后,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2000万辆大关,实现新的突破。此后的十年间,中国汽车产销量虽然起伏不断,但一直稳居全球第一。直至2023年,突破了2017年创造的峰值,达到历史新高。
这一成绩的背后,并不容易。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认为,“低开高走,逐步向好”是中国汽车市场的整体呈现特点。
陈士华表示,2023年年初,受传统燃油车购置税优惠、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退出、春节假期提前、部分消费提前透支等多种因素影响,汽车行业经济运行总体面临较大压力。直至去年10月,在国家及地方政策、地方购车促销活动等措施的推动下,汽车行业“金九银十”效应才重新显现;11月,市场延续良好发展态势,叠加年末车企冲量,汽车市场向好态势超出预期,产销量创历史新高。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副主任刘明认为,汽车产销量突破3000万辆大关,出口是不可忽视的力量。“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产品的质量性能、技术水平都有很大提升,走在了世界前列,给海外市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得汽车整个出口规模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前五大市场为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澳大利亚和沙特阿拉伯。“可以看到,欧洲已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重点区域,这说明中国汽车产品竞争力提高很快。”陈士华分析,众多出口国中,除了俄罗斯是机会性市场,其他都是机遇性市场,即有长远发展前景的市场。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31.6%,连续9年产销规模居全球第一位。
对此,陈世华表示,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市场导向的结果。“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优异表现从之前的‘政策+市场’拉动,变为了现在的‘市场+政策’拉动。”
虽然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着高增长态势,但增量不盈利的现象仍有发生,盈利的只是头部三至四家企业。以小鹏汽车为例,2023年,小鹏汽车前三季合计亏损90.28 亿元。此外,威马、爱驰等“明星”新能源车企纷纷“暴雷”,退出赛场。
反观比亚迪和理想汽车,两家新能源车企增长势头迅猛,前者全年销量突破300万辆,后者达到37万辆,二者毛利率皆上涨皆超过20%。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用“内卷2.0”时代来形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内部分化日益加剧的发展现状。他认为,“新能源汽车正面临着新车型密集发布,产品迭代速度加快,消费者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发展环境。”
“无论是国与国之间,还是国内各区域市场之间,竞争都将进一步深化。”师建华预测,这一竞争趋势将在明年表现得更为激烈,竞争格局也会得到重新分化重塑。
众多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将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浪淘沙”的关键时期。随着行业洗牌加剧,市场集中度升高,行业内将迅速出现一批百万辆级别企业和品牌,呈现“强者恒强、分化加剧”的局面。
与此同时,我国自主汽车品牌的快速发展也意味着在国际市场中或将面临更大风险挑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张茉楠认为,当前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加剧,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的优势产业,会更多地面对西方国家的打压。由于美国把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可以预见中美以及中欧之间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针对此,陈士华的态度也较为谨慎。在他看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出现产能阶段性、结构性过剩的情况。对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要销量还是要利润,需要尽早进行抉择。”
张茉楠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得益于20年前相关主管部门进行的布局。“中国依然要在关键环节进行超前布局,尤其是在技术领域、基础研发方面,投入更多战略性资源。”现在中国在一些领域依然受制于人,我国应该围绕“卡脖子”和一些关键的领域进行超前布局。
“中国应该以开放合作来拉住全球汽车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企业。”张茉楠说,超大规模的市场也是中国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重要筹码。汽车产业链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面临供应链的风险,疫情期间汽车芯片短缺给全球汽车产业链带来的影响就是实例。
此外,受“汽车+互联网”的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智能化,智能化配置上具备独特竞争力,语音交互、高清中控大屏、手机智能控制系统等智能化配置几乎成为出海品牌的标配。陈士华认为,在产业转型、工艺成本降低,以及5G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的综合影响下,汽车产业链和产品具有价值后移的特点。
陈士华表示,“企业需要加强产业链垂直整合,比如积极布局电池生产,在制造流程上降低成本、保障供应,提高产业链的协调效应;在技术创新的同时,打造产品差异;通过硬件预埋、OTA升级(空中下载技术固件和软件升级)等方式,摸索包括软件生态付费、后市场服务等在内的新型盈利模式。”
谈及未来汽车发展趋势,陈士华认为,“2024年汽车市场会面临阻力,但仍将继续保持稳中向好发展态势,预测汽车总销量将超过3100万辆,同比增长3%以上。”与此同时,他判断,未来3至5年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企业调整的关键窗口期。中国将继续保持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地位,其中很大一部分增量将来自海外市场。
上一篇:乘联会崔东树:2023年12月中国占世界新能源车份 下一篇:2023年中国新增1万家规上机械工业企业